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京沪高铁上半年亏损超10亿,多家机构减持,七大险资套现超35亿 正文
时间:2025-07-07 15:40:57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综合
来源:华夏时报 近期,资金消息不断。8月5日,京沪高铁融资融券信息显示,当日,融资净偿还662.13万元;融资余额5.93亿元,较前一日下降1.11%。而此前8月3日晚间,京沪高铁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
来源:华夏时报
近期,京沪家机资金消息不断。高铁构减
8月5日,上半损超京沪高铁融资融券信息显示,年亏当日,亿多融资净偿还662.13万元;融资余额5.93亿元,持大超亿较前一日下降1.11%。险资
而此前8月3日晚间,套现京沪高铁发布公告称,京沪家机公司近日收到平安资管出具的高铁构减《关于股份减持计划实施进展的告知函》,截至2022年8月1日,上半损超京沪计划本次减持计划时间已过半,年亏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亿多目前,持大超亿距离平安资管本次减持计划届满还有近两个月。险资
作为中国一次性投资最大的铁路工程,京沪高铁不但经济、战略意义重大,也是中国第一条实现盈利的高铁,赚钱能力一流。
不过,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京沪高铁业绩波动明显。京沪高铁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显示,京沪高铁归母净利润预计在2022年半年度出现亏损,预计将亏损10.32亿元至15.4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将亏损10.34亿元至15.5亿元。
这也是京沪高铁自2020年1月份上市以来,首次面临亏损。
一位不具姓名的市场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京沪高铁运能依然有较大空间,但盈利模式相对较为单一,基于京沪高铁既有的客流优势,车站和列车上的广告投放、车站附近的办公楼租赁、购物中心租赁等业务,均可成为京沪高铁未来持续发展的方向。
利益丰厚
京沪高铁是国内最赚钱的铁路。
数据显示,自2011年6月30日通车开始,仅四年后的2015年就开始盈利,当年利润65.81亿元,2016年、2017年分别增至95.27亿元、127.16亿元。疫情前年度最高净利超过200亿。
不仅如此,京沪高铁也是高铁第一股,坐拥得天独厚的优势。2015年至2019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由234.24亿元增长至329.42亿元,净利润则由65.81亿元增长至119.37亿元。
这给在开始就参与投资的“金主”们带来了丰厚的利益。
2006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并同意组建京沪高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负责项目的建设和运营。2008年,中国铁投、平安资管、社保基金、上海申铁、江苏交通、京投公司、津投公司、南京铁投、河北建投、安徽投资等11家公司参与投资,成为京沪高铁第一批大股东。
对此,京沪高铁回报充足。数据显示,京沪高铁于2016年至2021年分别派发现金43.34亿元、64.57亿元、102.4亿元、59.7亿元、16.16亿元、24.11亿元。仅在上述六年内,京沪高铁合计派发现金320.28亿元。
多家机构减持
而此次减持的平安资管是投资联合体。2007年,平安、、泰康、太平、中再等七家险企将平安资管作为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的受托人,缴纳了首期出资5565万元现金,持有京沪高铁13.91%股权。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和2011年,平安资管两次分别对京沪高铁增资34.19亿元、5.94亿元。至京沪高铁IPO前,平安资管持有京沪高铁4.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44%。
2020年,第四大股东江苏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也增持京沪高铁3.48亿股。
不过,到了2021年,多家机构开始减持京沪高铁股份。去年11月,平安资管首次减持京沪高铁。
京沪高铁公告显示,平安资管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1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4%,并拟继续在6月2日至9月30日期间减持不超过19.89亿股京沪高铁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4.05%。
在今年的5月19日至7月1日期间,平安资管再次减持京沪高铁6.56亿股,减持价格区间为4.5元至5.03元,减持总金额约为29.83亿元。
目前,平安资管合计已减持套现超35亿元,其减持计划剩余未完成部分目前市值接近60亿元。
江苏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也在2021年,减持公司1亿股股份,持股比例降至4.77%。
此外,京沪高铁第六大股东南京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及第七大股东天津铁路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也在2021年均不同程度减持公司股份。
不过,上述行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机构减持原因很多,包括资金回笼、业绩排名等,不代表对京沪高铁长期价值的判断。
京沪高铁盈利能力仍强
在行业内人士看来,京沪高铁盈利能力较强。
从财报可以看出,2019年没有收购子公司京福安徽公司营收就达到了300+亿,净利润达到百亿。
在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业绩大跌后,2021年京沪高铁营收与净利润已呈恢复态势。去年实现营收293.05亿元,同比增长16.11%。归母净利润为48.16亿元,同比增长49.15%。
按照测算,京沪高铁毛利率水平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达到50%左右,净利润率水平可以达到30%左右。
即使是在疫情期间,京沪高铁利润率依然惊人。2022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56.79亿元,同比下降1.13%;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下降31.57%;扣非净利润2.2亿元,同比下降31.82%;负债率28.03%,财务费用7.77亿元,毛利率21.13%。
不过,今年,疫情对京沪高铁业绩再次造成较大冲击。特别是二季度的上海疫情,给京沪高铁造成巨大冲击。
京沪高铁表示,面对疫情冲击,虽然公司持续深入研究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客流规律,紧盯增运补欠的有利时机,持续坚持“过紧日子”,最大限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但上半年经营业绩仍将产生亏损。
因疫情影响,部分券商下调了京沪高铁2022年的盈利预测。在2022年4月报告中,下调公司2022年盈利预测、上调2023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年-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4.41亿元、140.24亿元
不过,在研报指出,从中长期看,疫情后中长期待需求修复完成后,京沪高铁运量仍有增长空间。
连花清瘟叒爆火,以岭药业再创新高虚不虚?2025-07-07 15:24
网传300余位基金经理违规参与场外期权被查?多家公募辟谣:造谣违法成本太低2025-07-07 15:02
宁波地铁列车试行分区控温,“强冷”“弱冷”车厢差2℃2025-07-07 14:35
探索快八年,谁挡住了小红书的电商梦?2025-07-07 14:10
车企利润空间遭受成本挤压 上半年研发投入不降反增2025-07-07 14:10
一汽奥迪销售公司低调“南迁”,网传杭州市给予全方位支持2025-07-07 13:45
英媒:因劳动力短缺,澳航要求高管担任三个月行李搬运员2025-07-07 13:42
浩德控股发布首季度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298.1万港元同比增加69.76%2025-07-07 13:38
从一组数字看中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新进步”2025-07-07 13:13
“真金白银”来了!多地提高低保标准,还发生活补贴2025-07-07 13:11
10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10.6% 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引领经济复苏2025-07-07 15:31
能源危机下 欧洲经济或“凛冬将至”2025-07-07 15:28
四川某铝厂或因事故再次减产 该企业电解铝建成产能20万吨2025-07-07 15:00
国产大型邮轮进入“双轮”同造时代2025-07-07 14:49
金美信消费金融拟发行首期ABS募资5亿 近三年不良率连年攀升2025-07-07 14:38
美数字新闻媒体Axios完成出售 估值5.25亿美元2025-07-07 14:36
综述:古巴储油基地大火仍在持续2025-07-07 13:50
天海防务秦炳军:企业发展的本质是创新2025-07-07 13:37
吕建明扩张尚未收效涉信披违规遭立案 通策医疗净利下滑16.9%市值蒸发894亿2025-07-07 13:23
江苏银行业贷款新增1.79万亿元2025-07-07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