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最高检、教育部联合发布意见 严格执行犯罪人员从业禁止制度
今天(11月11日),最高罪人止制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法最教育部发布《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高检格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教育见严原则,就依法严格执行犯罪人员从业禁止制度,部联布意进一步加强司法保护与学校保护、行犯社会保护的员从业禁衔接作出了规定,旨在为净化校园环境、最高罪人止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法最切实保护未成年人提供强有力的高检格执司法保障。
《意见》明确了司法机关在办理教职员工犯罪案件中适用从业禁止、教育见严禁止令规定的部联布意具体规则。《意见》规定,行犯教职员工实施性侵害、员从业禁虐待、最高罪人止制拐卖、暴力伤害等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判决禁止其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教职员工实施前述规定以外的其他犯罪,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依照《刑法》第三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判决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三年至五年;或者依照《刑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第七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对其适用禁止令。
《意见》规定了在教职员工犯罪案件的判决生效后,人民法院应当向教育行政部门送达裁判文书。《意见》规定,判决生效后,人民法院应当在三十日内将裁判文书送达被告人单位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必要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裁判文书转送有关主管部门。因涉及未成年人隐私等原因,不宜送达裁判文书的,可以送达载明被告人的自然情况、罪名及刑期的相关证明材料。
《意见》明确了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与犯罪教职员工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处理、处分和处罚的关系。《意见》规定,教职员工犯罪,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生效后,所在单位、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可以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给予相应处理、处分和处罚。符合丧失教师资格或者撤销教师资格情形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收缴其教师资格证书。
为切实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突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优先保护,《意见》还明确,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校外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实际控制人犯罪,参照本意见执行。
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将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教育行政部门,准确执行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和《意见》的有关规定,准确适用、严格执行从业禁止制度,对师德严重违规问题“零容忍”,净化校园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总台央视记者 张赛 李明)
(责任编辑:休闲)
- 理想汽车8月交付4571辆,同比、环比均下滑过半
- 朝鲜发射弹道导弹后美施加新一轮制裁,中方:对事态表示关切
- 农业种植股爆发!政策面持续利好,头部种企量利齐升,化肥板块有望共振
- 宝马与高通、安致尔合作开发自动驾驶
-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鼓励中外资金融机构互惠共赢
- 多只权益基金提前结束募集,释放什么信号?
- 融创正式公告债务展期 称绝不会“逃废债”
- 年报季中仍难确定年审机构 未名医药:因子公司人参资产盘点难等原因
- 前10月上海财政收入6652.6亿元,同口径同比由降转增
- 疫情四问!专家解读来了
- 但斌:并没有清仓,只是仓位比较低,减仓是一个常规的阶段性操作
- 凯莱英:子公司拟引入高瓴等外部投资者
- 多家银行落实 首批认股权登记业务
- 美团:2021年外卖业务收入963亿元,同比增长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