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年轻人更容易被电信诈骗?别不信 真是这样 正文
时间:2025-07-07 18:40:46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热点
提到电信诈骗,很多年轻人容易掉以轻心,觉得自己肯定能一眼看穿骗子的骗局。然而近日,据国家反诈中心公布数据显示,在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中,18岁以下占比2%;18至35岁占比65.5%;36至
原标题:年轻人更容易被电信诈骗?年轻别不信 真是这样
提到电信诈骗,很多年轻人容易掉以轻心,人更容易觉得自己肯定能一眼看穿骗子的被电不信骗局。然而近日,信诈据国家反诈中心公布数据显示,骗别在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的真样受害者中,18岁以下占比2%;18至35岁占比65.5%;36至59岁占比31.3%;60岁及以上占比1.4%。年轻从数据上看,人更容易最熟悉互联网的被电不信年轻人居然更容易被骗?这是为什么?
1
年轻才容易个人信息“裸奔”
根据公安部的数据,如今电信诈骗的信诈手段早已经“加速迭代”,分工越发精细。骗别年轻人使用网络时间长,真样留下的年轻信息多,更容易“裸奔”从而被犯罪分子盯上。人更容易站在旁观者的被电不信视角上看,很多骗局听起来都非常“儿戏”,非常容易看破。
但是被害者往往面临的是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针对被害人“量身定制”的诈骗剧本。当对方精准地说出你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习惯后,骗局就变得难以辨识了。
2
年轻更容易成为目标
根据上海市公安局的数据,2021年在上海的年轻群体最容易中招的骗局主要是下面几类:
兼职刷单类诈骗之所以成为年轻人受骗最多的套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年轻人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同时网络上消费诱惑多。年轻人想要赚快钱,才会落入诈骗陷阱。
而高校中很多高学历学生被骗,还可能因为自己太自信了——“我这个学历,还有什么骗子能骗到我?”
△2021年3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博士生被骗十多万元,登上微博热搜。
除此之外,小编不怕丢脸,作为一个大学时“失足”过的过来人,结合我个人经历来讲,年轻人还有一个容易中招的特质:那就是遇事喜欢自己一个人扛。很多的骗局,其实只要被害人和身边的人商量一下很容易就会看破了,而年轻人爱面子,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不愿意求助,而这往往正中骗子的下怀。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正在遭遇电信诈骗,把手机放下,和身边的人聊一聊,很多时候就能救你脱困。
3
国家反诈在行动
这两年,国家已经出台多套重磅举措严打网络诈骗。公安部已经建立了快速止付冻结机制,2021年,共紧急止付群众被骗款3291亿元,正在打款的150万名受害群众免于被骗。工信部排查处置涉诈高风险电话卡9700多万张。最高法去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2.5万余件。
但不论如何,在电信诈骗面前没有所谓的“免疫人群”,被骗的人也不全是所谓的“笨蛋”,日常生活中始终要保持警戒心。公安部的《反诈骗灵魂8问》建议收藏一份在手机里,每天上网前看一遍,遇到不会处理的问题多向身边人求助,才能和诈骗套路彻底说拜拜。
欧洲能源危机蔓延 谁在捞金?2025-07-07 18:35
研调机构:今年显卡潜在市场规模进一步放大 2023年将达522亿美元2025-07-07 18:32
上海战疫丨上海部分商业网点恢复经营,保障人们物资需求2025-07-07 17:44
创金合信基金魏凤春:兵贵神速 参与地产基建行情的建议尽快兑现收益2025-07-07 17:44
辽宁辽阳原副市长马立阳、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周涛等4人被提起公诉2025-07-07 17:41
金字火腿证监会立案调查 投资者索赔将启动2025-07-07 17:31
泽连斯基批北约和安理会外交太官僚 致乌克兰被摧毁2025-07-07 17:10
智明达交上市后首份财报 股权激励费用拖累净利润增速2025-07-07 16:48
广发小盘成长A:基民吐槽刘格菘调仓不如睡觉,规模已经跌破百亿2025-07-07 16:44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迎来开放签字50周年 外交部表态2025-07-07 16:27
浙商银行首批获准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2025-07-07 18:34
威力惊人!三大利空引发惨烈暴跌2025-07-07 18:32
MPOB月报:马棕油3月出口量超预期增长2025-07-07 18:19
马斯克对Twitter的爱,都在细节里2025-07-07 18:12
iPhone 14 Pro机型交货时间拉长,摩根大通已下调苹果目标价至151美元2025-07-07 17:24
上海跑腿骑手自述:“再也不想逛超市了”2025-07-07 17:08
马斯克提议将推特总部改造成流浪者收容所,引“老冤家”贝索斯回帖2025-07-07 16:29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被曝收取“天价”殡葬费!通报来了→2025-07-07 16:25
世界杯难救海伦司小酒馆:野心扩张变无奈关店,业绩下滑转型大排档2025-07-07 15:59
南开教授:单一强化产假的延长也极有可能偏离政策制定的初衷2025-07-07 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