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首次实现100公里量子直接通信,有助城际量子直接通信
记者 / 王蕙蓉
近日,清华清华大学团队首次实现通信距离达到100公里的首次实现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这是公里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有助于实现无中继条件下城际量子直接通信。量直
2016年,接通际量清华大学和山西大学联合团队完成了量子直接通信的助城直接第一个实验演示。三年后,通信龙桂鲁教授团队和清华大学电子系陆建华教授团队合作,清华成功研制了国际上第一个量子直接通信系统,首次实现实现了1.5公里光纤距离下50bps(比特/秒)的公里安全通信速率。他们还曾在中关村论坛(中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量直国家级平台)发布世界首款实用化量子直接通信样机,实现了10公里光纤中4kbps(千比特每秒)的接通际量传输速率,并将通信距离进一步提升到18公里。助城直接
此次,通信龙桂鲁与陆建华教授团队设计和实现了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清华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量子直接通信距离首次达到100公里,可以在无中继条件下实现城市之间的点对点量子直接通信,同时可以支撑基于安全经典中继建立的广域量子网络的一些应用。相关成果发表在《Light-Science Applications》期刊。
实验装置,图片来自论文在以往的系统中,抽样检测和信息传输均采用相位量子态。此次,清华团队研发的新系统采用相位量子态和时间戳量子态的混合编码。时间戳量子态可用于抽样检测,大大降低噪声影响,通信依然采用具有自补偿性能的相位量子态。因此,新系统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极低的本征误码率(即没有窃听时的误码率),结合具有更强纠错能力的极低码率LDBCH编码,有效提高了安全通信容量、距离和速率。
此外,新系统在50MHz(赫兹)激光脉冲频率下将最大可容忍损耗从5.1dB(分贝)提升到18.4dB,在商用低损耗单模光纤中的最远通信距离达到100公里,突破了之前18公里的最长距离。其通信速率也得到了提升,在30公里光纤距离下通信速率达到22.4kbps。同时,该系统在激光脉冲频率上还有提升空间,相应的通信距离、速率将有望进一步提升,满足部分场景的应用需求。
清华大学张浩然(导师王崇愚院士)、孙臻(导师陆建华院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物理系龙桂鲁教授和信息国家研究中心殷柳国研究员为共同通信作者。
(责任编辑:知识)
- 星星科技虚增收入拟被处罚,这些投资者可申报股票索赔
- “海基一号”投用 高度和重量刷新我国海上单体石油生产平台纪录
- 卡塔尔世界杯球票官方转售平台今日向公众开放
- 特斯股价创近四个月最大跌幅 “木头姐”出手抄底13万股
- 周亮:加快构建与国际相衔接的金融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 农发行今年前三季度累放贷款超2万亿元
- 远大中国进一步延迟刊发2021年年度业绩 10月3日起停牌
- 电影《万里归途》票房破7亿元
- 又见千万罚单!重庆农商行9项违规被罚
- 九毛九股价反弹逾10%:澄清进军房地产传闻,惟交银国际砍价近一半
- 美国国家档案馆:特朗普的部分总统记录仍下落不明
- 2022年诺贝尔开奖在即,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 电子烟产品寄递新规发布 每人每天限寄一件
- 比利时能源大臣提议征收能源企业超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