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特斯拉大幅官降 电动车市将迎“白刃战”
每经评论员 段思瑶
当特斯拉再次举起价格“屠刀”,白刃战电动车市场的每经一场“白刃战”已经不可避免。
2023年伊始,热评特斯拉中国官宣旗下Model 3与Model Y双双降价,幅官最高降幅为4.8万元。降电对于此次下调价格的动车原因,特斯拉中国官方解释称,白刃战“坚持以成本定价”。每经
的热评确,随着特斯拉市场规模大幅提升,幅官成本摊薄,降电降价也就合情合理。动车但背后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白刃战事实——特斯拉订单已不足。2022年四季度以来,每经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热评交付周期明显缩短,从侧面说明特斯拉订单已经被大量消化。另外,特斯拉上海工厂于2022年12月末停产一周,也印证了订单不足的状况。
特斯拉此时降价,对其他车企来说压力不小。Model 3、Model Y所在的25万~30万元这一价位区间内,聚集了海豹和汉、小鹏P7和G9、极氪001、蔚来ET5、问界M7等自主中高端车型。笔者认为,因价格优势,一些自主品牌的潜在消费者有可能转向特斯拉,同时,在特斯拉所带动的降价浪潮下,传统燃油车市场会再次遭受冲击,彼时也将会有越来越多消费者转投新能源车。
从目前来看,自主品牌对特斯拉的降价举措依然保持观望态度。像比亚迪、广汽埃安这类在2022年销量完成较好的自主新能源品牌,面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已经选择产品提价以保障自身利润。不过,在笔者看来,此次特斯拉降价很可能不是终点,未来再度降价的可能性极大,自主品牌如何应对,是当前摆在不少车企高管面前的课题。
降价背后的高单车利润,一直是特斯拉最难以被复制和超越的竞争力。2022第三季度,特斯拉单车利润为9570美元(约合人民币6.93万元)。而同为新能源制造车企的比亚迪,2022年第三季度单车净利润约为1万元。另外,目前大部分造车新势力和新能源品牌尚处于亏损状态。由此来看,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仍无法与特斯拉抗衡。
面对特斯拉的频繁降价,自主新能源车企有两条路可选,一是选择跟进降价,但这意味着每卖一辆车将承担更大压力;二是选择不降价,但会有更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特斯拉,自主新能源品牌的生存空间会被进一步挤压。
笔者认为,自主品牌不必因为特斯拉的降价行为而过度恐慌。一方面,从目前来看,特斯拉年产能相对稳定,规模处于80万辆左右,即使需求旺盛,短期也不太可能有大幅提升。另一方面,自主车企通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多年积累,在品牌影响、产品矩阵、价位覆盖、产品力等多层面都有了一定的优势。最后,目前电池原材料价格已进入下行阶段,这将有助于改善自主车企盈利状况,帮助其降低成本。
从长期来看,“造车从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特别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汽车产业产品和生态都面临重构。数字化和电动化转型带来的变量,又使得机大于危,因而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未必就不能超越特斯拉。
从市场宏观的层面来讲,此次特斯拉举起的价格“屠刀”,在很大程度上将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洗牌,原有的生态被打破,进而走向一个新的平衡。
(责任编辑:时尚)
- 北京证监局局长贾文勤:推进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建设
- 午评:港股恒指跌0.57% 哔哩哔哩跌8%中国中铁涨近7%
- 北京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例 朝阳区4例、丰台区3例
- 表彰全名单,来了!
- 欧洲央行官员称将寻求利率“迅速”正常化以遏制通胀
- 外交部回应“俄被暂停在人权理事会席位”:决议起草过程不透明,火上浇油!
- 腾讯裁员内幕:顶层反思推动,PCG与CSIG影响最大
- 多架运-20降落虹桥机场!
- 专家: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增强金融体系稳定性健康性
- 外媒:呼应美国,英国将普京的两个女儿纳入制裁名单
- 央视快评: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 陆挺:加息缩表组合拳大概率5月出台 缩表规模可达15000亿美元
- 外资持续加码 彰显中国市场强“引力”
- 财政部:今年中央财政安排水利发展资金达6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