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搜!出售过期咖啡粉被罚,“高贵”的星巴克缘何屡次出问题?
作者:周文猛
屡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高贵星巴克,又一次因为食品安全问题,上热搜出售过上了热搜。期咖
6月6日晚间,啡粉“星巴克门店因咖啡粉过期被罚”的被罚巴克消息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广大网友关注。缘何
这不是屡次星巴克首次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关注。今年3月,出问星巴克还因为“蟑螂门”事件引发广泛关注。高贵而去年12月,上热搜出售过有记者卧底星巴克门店后同样发现,期咖无锡两家星巴克门店在食材过期后仍继续使用……
问题不断的啡粉背后,初入中国市场时只有高端商务人士才能喝上一口的被罚巴克星巴克,缘何如今却屡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缘何
食安问题不断 星巴克已非初犯
据信用中国网站显示,近期,屡次上海星巴克咖啡经营有限公司杭州小河路店因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被杭州市拱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罚款金额1万元。
处罚事由显示,该星巴克门店于2021年6月9日购进6盒净含量为54克的便携式滴滤咖啡,以69元/盒的价格销售,截至案发,货架上剩余在售的4盒中,有1盒已超过保质期2天,故本案的涉案货品货值为69元。
被罚款1万元虽小,但却引来了广大网友们的讨论。“卖这么贵还不能保证食品安全呀”!“星巴克出的事情真的蛮多,怎么还没被罚够?”,相关议论声音不绝于耳。
事实上,这不是星巴克首次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关注。
今年3月,有网友爆料称在星巴克中喝出活蟑螂,该事件引起广泛热议。而在此之前,2021年12月,有媒体记者卧底星巴克位于无锡的两家门店发现,两家门店也存在诸如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等行为。据当时报道称,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
当时,星巴克中国在回应外界关切中表示,“已关注到有关无锡星巴克两家门店的报道,对于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深感震惊,对此事件我们高度关注。”同时也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即刻启动深入调查。
无锡市市场监管部门也第一时间对涉事门店进行了重点检查,最终核实相关企业有更改食品原料内控期限标识、使用超过内控期限原料的行为,责成2家涉事门店停业整改。同时,无锡市市场监管部门还对全市其他82家星巴克门店开展排查,发现星巴克门店共计约15处问题,最终对星巴克(中国)华东北区进行行政约谈,对无锡两家涉案门店分别罚款69.93万元和67.41万元。
门店食品安全问题频现的背后,星巴克对于门店的管理,显然正在迎来新的挑战。
“在经历了门店扩张之后,星巴克其实整个质量内控体系出现了比较大的管理问题,在质量监管,以及员工规范这些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纰漏,这次的事件也凸显了星巴克在整体的运营中存在比较大问题。”资深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新浪财经分析指出。
高贵的星巴克 究竟怎么了?
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由于对中国地区咖啡饮品市场信心不足,星巴克在中国地区采取了较为保守的开店策略。优先选取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开店,以高价和品牌模式吸引顾客。自1999年在北京国贸落地第一家内地门店,星巴克到2005年底全国也只开了165家门店。而同期,台湾上岛咖啡不到10年内地门店便超过3000家。
保守的门店扩张策略,让只有在核心地段才能喝到的星巴克,成为了高端商务人士的标配,也开始具备了“高端化”的品牌调性。然而如今,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星巴克的这一品牌形象,却也正在陷入新的尴尬之中。
据朱丹蓬分析表示,随着国内咖啡市场的持续发展和持续扩容,国内咖啡市场的细分赛道上出现了更多精准定位的产品,从以前的高、中、低端三个档次,发展到现在的超高端、高端、中高端、中端、中低端以及低端等六个不同的层次。“问题不断的星巴克,将逐渐陷入一个定位相对尴尬或不清晰的境地。”
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格局,屡屡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多方因素夹击之下,星巴克曾经的“高贵形象”已不再闪亮。此外,公司的市场份额和营收业绩也正在受到影响。
今年2月初,星巴克公布了截至2022年1月2日的2022财年第一财季的业绩。财报显示公司2022财年第一财季营业收入为80.50亿美元,同比增长19.28%;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8.16亿美元,同比增长31.13%。虽然整体业绩增速尚可,但作为星巴克全球第二大市场的中国地区,星巴克的开店增速和业绩,均处于下滑状态,当季同店销售也下降了14%。
随着小众的精品咖啡市场不断成长,留给星巴克的增长空间正在进一步受到挤压,星巴克正在迎来新一轮的挑战。对于整个星巴克未来的发展而言,虽然还有发展机会,但挑战也正在不断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