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有近50城放松楼市限购 需求端宽松政策加速出台
财联社11月22日讯(记者 李洁)高能级城市需求端政策持续放松,今年近城目前已有超半数省会城市对楼市限购政策进行了优化。放松
日前,楼市成都和西安相继放松楼市限购。限购需求其中成都将包括锦江区、端宽青羊区等在内的松政速出12个区统一为一个住房限购区域,具备该区域内任一区购房资格的策加居民家庭以及具备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购房资格的居民家庭,均可在该限购区域内购买住房;西安新政显示,今年近城无房户落户后、放松非户籍居民缴纳6个月社保即可购买二手房,楼市二孩及以上家庭限购套数增加1套。限购需求
据中指院统计,端宽今年已有近50城发布超百条限购优化政策。松政速出其中,策加放松限购的今年近城省会城市达到16个,此外青岛、大连、天津、苏州等二线城市限购政策也已松动。
上述城市放松限购政策,主要围绕缩减限购区域、降低购房资质和门槛、针对多孩家庭和老年家庭等放宽限购。
其中福州、苏州、厦门均放宽社保年限,天津等城市放宽部分片区限购限制,多维度降低置业门槛。
克而瑞分析师指出,11月以来监管层加强了对于涉房融资的扶持力度,对于地方调控政策也给予了更多自由度,可以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只要不违背“房住不炒”主基调,基本都可获批。
而高能级城市限购持续放松,与当前低迷的市场环境密不可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1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3%;商品房销售额108832亿元,下降26.1%。
“楼市下行压力已由非热点城市逐步向热点城市蔓延,这也是热点城市四限局部松绑的核心原因。”上述克而瑞分析师指出。
中指院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成都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587.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9%。据西安市住建局统计,10月份西安市二手住宅共成交4390套,环比下降27.86%;另据链家网数据,目前西安在售二手房高达11.15万套。
在限购政策优化带动下,部分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有所改善。
“济南、青岛、合肥、苏州限购放宽后,短时间内购房情绪回升,潜在刚需及改善购房需求均得到阶段性释放。”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告诉记者。
其进一步表示,短期来看,政策效果和城市基本面息息相关,基本面较好的城市政策优化后市场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基本面支撑度偏弱的城市,市场调整压力较大,市场反馈不及预期。
11月中旬,房地产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央行、银保监会出台“金融16条”,从供需两端全面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涉及企业融资、“保交楼”、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方面。
业内人士认为,各地具体执行政策可能加速落地。
“需求侧宽松进入加速期,我们预计未来高能级城市将持续发力,取消局部区域限购、逐步放松新房限价、放松认房又认贷标准、下调房贷利率等均可期,促进房地产业回归良性循环。”分析师杜昊旻指出。
“一二线城市仍有政策优化空间,特别是核心二线城市,政策空间较大,限购、限贷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短期将有更多城市跟进优化限购政策,部分城市或更多地向特定人群、特定区域倾斜。”陈文静称。
- ·娜塔莉·戴维斯:历史学家沉默的过去,可以寄希望于电影
- ·扩产还是建二厂?说法不重要,特斯拉要把上海做大做强
- ·四月新造车公司销量集体跌破万辆,零跑汽车首次领跑
- ·美国雅宝盘前涨超13% Q1业绩超预期并上调指引
- ·雄安新区迎来首个央企产业集群入驻
- ·六大机构策略:A股喜迎5月开门红 市场有望迎来一轮修复行情
- ·美战略司令部司令声称中俄令美面临“核威慑风险”
- ·国泰君安:维持首钢资源增持评级 目标价升至4.02港元
- ·追问:富荣中短债单日暴跌超12%,一跌成名背后是何原因?
- ·全国多地启动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进公共场所需持阴性证明
- ·沈阳出台若干政策措施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提效能、增动力
- ·2022年5月6日涨停板早知道:七大利好有望发酵
- ·暴雪网易“分手”,玩家 、主播何去何从?
- ·疫情期间,如何建立自己强大的朋友圈?
- ·长城基金邹德立:债市下半年或因刺激性经济复苏下跌
- ·央行:4月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3.06亿元
- ·日本宇航研发机构宣布放弃月球探测器“好客”登月计划
- ·光大期货:FOMC利率决议符合预期 黄金短期或止跌
- ·宁德时代回应与整车厂调价:已基本完成调价 将在二季度逐步实施
- ·外交部:俄乌对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公正客观立场表示赞赏
- ·证监会定调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出炉,聚焦四大原则、八大举措
- ·翔宇医疗:信息披露审慎性不足 社保公积金缴纳受质疑
- ·北京丰台顶秀金瑞小区因检出疑似阳性样本,5日起实施临时封控
- ·长城基金邹德立:未来美国加息之路依然漫长,加息压力或长期存在
- ·车企新势力8月排位再生变 问界单月交付量破万
- ·顶住压力邀俄 东盟、G20和APEC峰会主办国发联合声明